標籤: Twitter
Twitter 即日起推出新的個人首頁介面
2014 年 04 月 09 日
Twitter 8 日在其官方部落格公布即日起推出新的個人首頁介面,不過新的介面目前尚未全面開放,僅提供給少數人使用,其他用戶將在未來數週內陸續改版完成。新的介面將可讓用戶使用較大的圖片,自訂頁頭 (如更換主題背景圖片) 及顯示自認最佳的推文 (tweet)。
Twitter 新版個人首頁介面的主要特色如下:
- Best Tweets:獲得最多人回應的推文將略微放大,好讓推文的內容更容易被找到。
- Pinned Tweet:將某篇最好的推文推至頁面頂端,好讓追蹤者更容易看到推文的內容。
- Filtered Tweets:新的介面可讓用戶從相片、影片、推文或回應中進行篩選,選擇檢視自己喜歡的動態內容。
Twitter 推出 Vine 影片社群服務,傳 Facebook 阻撓存取聯絡人清單
2013 年 01 月 26 日
Twitter 日昨推出類似影片版 Instagram 的 Vine 影片社群服務;想當然耳,Facebook 對於這個服務看起來是不會順眼的。
Twitter 在推出 Vine影片社群服務的同時,也推出 Vine for iOS 應用程式,並將在稍後支援 Android。Vine 功能類似影片版的 Instagram,讓使用者可以和朋友分享 6 秒鐘的影片。
Vine 的操作方式和 Facebook 的 Poke (戳一下) 頗為相像,都是透過按壓螢幕來錄製影片。不過 Vine 獨特的地方在於不用一次按壓 6 秒,而是可以分段錄影,讓使用者可以製作出類似停格畫面的效果。
根據 Mashable 和 Slashgear 網站報導,由於使用者可以在 Vine 中匯入 Twitter 或者 Facebook 的聯絡人清單,快速將他們加為好友,因此傳出在服務上線後不久,Facebook 就開始阻擋 Vine 存取 Facebook 聯絡人清單的消息,使得 Vine 若要匯入 Facebook 聯絡人清單時,都會出現錯誤訊息,無法匯入。此外,部分使用者也碰到無法將影片分享到 Facebook 的問題。
據 VR-Zone 網站報導,現在還不知道這個問題是出自 Vine 本身的問題還是 Facebook 的阻撓,但 Facebook 過去也曾阻擋 Tumblr 存取 Facebook 的聯絡人清單,而 Android 也曾在 2011 年因 Facebook 不提供任何匯出或備份聯絡人的功能,而放棄內建 Facebook Sync 的功能。不過,Twitter 也不是好惹的,不久前 Twitter 也停止支援預覽已被 Facebook 收購的 Instagram 的圖片。
Facebook 停止支援,Twitter 上看不到 Instagram 的照片了
2012 年 12 月 11 日
繼 Facebook 買下 Instagram 之後,Instagram 已決定不再支援 Twitter Cards 功能,換言之,從今以後,Twitter 上已無法顯示 Instagram 照片。
Twitter 的使用者應已發現自己的 Instagram 照片無法在 Twitter 上顯示,現在使用者在網頁和行動程式按下 Instagram 的「View Photo」連結後,只會看到空白的頁面。
Instagram 執行長 Kevin Systrom 認為這項措拖是營運上的正確決定,能將使用者導向 Instagram 的新帳號網頁。
Systrom 說,Instagram 將來還是會與 Twitter 做某種程度的整合,不過這種幾近零的支援,顯然和多數使用者希望能有深度整合的願望大相逕庭。
當初 Facebook 收購 Instagram 時,Instagram 曾在部落格中發文指出,這項交易意味「我們 (Facebook 和 Instagram) 將一起努力為每個人發展和建立更佳的 Instagram」。但《紐約時報》指出:「看來『每個人』並不包括『Twitter』」。
圖片分享網站 Instagram 每日行動使用者人數首度擊敗 Twitter
2012 年 10 月 01 日
根據 comScore 一份新的行動測量報告所提出的資料,8 月份美國智慧型手機用戶造訪圖片分享網站 Instagram 的人數及停留時間首度超越微網誌 Twitter (推特)。
根據這項資料,8 月份 Instagram 每天平均擁有 730 萬的活躍使用者。而在同一月份,Twitter 每天的活躍使用者人數則為 690 萬。
此外,使用行動裝置造訪 Instagram 的使用者,在 8 月平均停留 257 分鐘,而在同一月份,Twitter 使用者僅停留 170 分鐘。
不過,8 月份美國有近 2900 萬人透過智慧型手機使用 Twitter,而 Instagram 還不到 2200 萬人。這項數據是從目前居住在美國的約 1 億 1 千萬智慧型手機使用者測量而來的。
由此可知,雖然 Twitter 可能有更多的智慧型手機使用者造訪它的網站 (透過行動瀏覽器或原生程式),但 Instagram 的使用者返回的頻率更高,而且每次返回而停留的時間更久。
Facebook 拒絕評論這份資料。Twitter 一名發言人也未回應評論的要求。基於多種因素,這種情況十分重要。成立僅約 2 年的 Instagram 在這麼短的時間內,使用者參與度就一飛衝天而且維持不墜,最終超越了 Twitter,這顯示了照片分享產品全然的動能。
新軟體讓推特垃圾帳號無所遁形
2012 年 08 月 27 日
女神卡卡和小賈斯汀的推特 (Twitter) 帳號有數千萬人追隨,但這些粉絲中卻藏有大量意圖發送廣告訊息的假帳號。英國一家科技公司日前宣稱已找到揪出這些假帳號的方法。
據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 報導,有推特用戶付費購買粉絲打腫臉充胖子,藉此提升自己的網路影響力。
據報導,只要花 260 英鎊 (台幣約 1 萬 2300 元) 就可買到 22 萬個假帳號。
女神卡卡和小賈斯汀目前各有近 3000 萬人追隨,歌手凱蒂佩芮、蕾哈娜和布蘭妮的粉絲也都有 2000 多萬人。
英國新創公司 Status People 表示,他們研發出的新軟體可將粉絲帳號劃分為虛假、不活躍和正常 3 個種類,並指出很多名人的推特追隨者根本是假帳號。
Status People表示:「假帳號成立的目的是為了追隨其他用戶並發送垃圾訊息,假帳號通常自己沒有追隨者,但卻追隨一大堆其他用戶。」
經 Status People 軟體分析,女神卡卡的追隨者僅 29% 是正常用戶。
對廣告商來說,名人的推特粉絲人數代表了他們的吸金力,所以推特粉絲越多就越有機會獲贊助商青睞,在網路上推銷產品。
Twitter 推 Trends 新功能 讓用戶掌握各地熱門話題
2012 年 06 月 14 日
Twitter (推特) 官方部落格發佈消息指出,自即日起推出 Trends 功能,讓使用者快速掌握 Twitter 上人們所談論的熱門話題。Twitter 的使用者可以全球或 150 個地點中任何一個地點的熱門話題作為關注的題材。消息指出,Twitter 將透過改良的演算法,根據使用者的所在地及在 Twitter 上所追蹤的人士,為使用者量身打造 Trends 所顯示的話題。這項新的 Trends 功能自即日起,於全球各個地區陸續推出。
由於在 Twitter.com 以及 Twitter for iPhone 和 Twitter for Android 等手機應用程式 (App) 中,Trends 所顯示的主題為系統預設、是為不同國家和城市的使用者個人量身打造的,使用者若無特別偏愛的討論話題需要關注和追蹤,那麼可選擇讓 Trends 顯示一般熱門話題。當然了,使用者可隨時選擇個別的國家和城市來關心各該地點正在討論的熱門話題。
Twitter聊天行銷 商機大
2009 年 03 月 23 日
和其他許多網路科技一樣,推特 (Twitter) 在極短時間內就風靡網路世界,也發展出龐大的商務潛力。已有為數不少的新創企業利用推特推廣業務、聯絡客戶。
使用推特的成本低廉,尤其是當目標客群是數位科技菁英的時候,推特更理想。包括富比士科技 (FobesTech) 等媒體刊物已開始利用這種新科技和讀者互動。
使用推特的經驗像是舊識新交齊聚一堂,話題天南地北,時而嚴肅,時而輕鬆。這種「容易與顧客聯繫」的特性,使推特商務前景看好。「推友」可能傳來需要一雙新鞋的訊息,如果有人適時推薦特定品牌或特別的線上商店,很容易就促成一樁交易。
推特不會強迫推銷,而是提供建立聯繫的機會,也可以提供推友貴賓優惠。線上商店zappos執行長謝湯尼擁有逾5.5 萬名推友追蹤他的訊息,這是不可多得的忠實客群。
會利用推特的不只小公司而已,福特汽車公司社會媒體部門主管蒙堤代表福特以推特發訊息,已有逾1萬名推友追隨。他偶而會提到福特,但通常不會。
蒙堤從不問推友,怎樣才肯買福特的車。他最近推文表示,加入推特「並不是為了賣車,而是參與、報告和學習」。利用新科技可實踐傾聽客戶心聲的古老哲學。
尚未準備使用推特的企業最好提早進駐以捍衛品牌。去年8月曾發生「珍娜」冒名代表油業巨擘埃克森美孚公司的事件,不僅撰文討論該公司公益活動,還回覆推友對公司政策的疑惑。但珍娜並未獲得埃克森美孚的授權,推特因此關閉了她的帳號。不過分析師的看法是,微網誌文化已經這麼發達,埃克森美孚卻未把握與大眾連結的機會,真是非常可惜。
Twitter代表接觸客戶的新科技和新機會。企業最好在搶在同業之前,審慎研究推特是否有助於維繫客戶關係,取得競爭優勢。(綜合外電報導/經濟日報/2009-03-22)
美國名流 最近迷上Twitter…
2009 年 03 月 03 日
看第一眼,微型部落格Twitter (推特) 的確具備所有網路新風潮的特徵。此服務短小精悍,每則訊息以140個字元為限,已成為名流和數位精英的最愛,Twitter旋風甚至已席捲華府政壇。
小甜甜布蘭妮在Twitter上面留言說:「我昨晚睡得很好,做了很舒服的按摩。」美國總統歐巴馬則在去年11月勝選後留言說:「我們剛創造了歷史,有你們才有這一切,謝謝。」
追蹤功能 可隨時接收
這樣的訊息叫「tweet」,使用者可透過電腦或手機發表留言,可能只是幾句碎碎念,也可以隻字片語記錄生活片段、心情感想;想知道別人在幹什麼,就利用追蹤 (follow) 的功能,隨時接收他們更新的訊息。如此這般,形成Twitter獨特的文化及行為模式,例如看到有趣的tweet,可以轉推給自己的粉絲 (follower),社交範圍因此不斷擴大。
線上購物網站Zappos.com的老闆謝湯尼就是Twitter的忠實推友,一開始他只是和一些志同道合者建立社交網絡,但隨著使用者增加,愈來愈多人分享所見所聞,湯尼承認現在無論是等紅燈、排隊或走路,都會用黑莓機檢查有沒有新的tweet,他說:「現在,我基本上都是從Twitter得到新聞訊息。」
網路新創 下一波流行
但除了這些炫目的描述之外,Twitter其實在無意間發現了當前所有網路新創業者都在尋找的公式:一個結合社交功能、自我展現以及訊息搜尋的平台。
這種平台可能繼部落格或社交網站之後,成為下一波流行的大眾線上趨勢。
Twitter由矽谷一家29人的小公司經營,還不確定是否具有大眾市場的潛力,獲利前景也不明。但這種新模式已指向全新的線上互動領域,就算最後功虧一簣,其他人也會前仆後繼去探索。
Google研究主任諾維格認為,線上互動方式不斷進化,例如,對年輕一輩來說,電子郵件已經被簡訊、即時通訊及社群網站上的留言取代。他認為,儘管長遠展望未明,Twitter看來不會只是短暫的流行。
Twitter三年前上線,一開始只在科技迷間流傳,後來吸引名流及公眾人物,去年底開始流量暴增,迄今使用者已超過600萬人。據普優網際網路與美國生活計畫 (PIALP) 調查,11%的美國網路使用者會上網發表近況、心情和想法,不過目前這些活動大多還是在Facebook這類社群網站上進行。
在美國國會殿堂也可聽見Twitter聲此起彼落。許多參、眾議員及議員助理也是「推特族」,天天用手機或電腦,自辦公室、會議室或議場發出數十則訊息。
德州共和黨籍眾議員寇柏森 (John Culberson) 用Twitter近一年,累計傳了大約2,000則訊息,傲視群倫,比排名第二的議長裴洛西 (Nancy Pelosi) 多出近三倍。寇柏森說,Twitter這類社群媒體工具「開啟改革政府之門」,「讓民眾有機會重新掌控政府,既能閱聽法律如何制定,也能以前所未見的方式參與地方、州和聯邦政府事務」。
寇柏森說:「我相信,社群媒體運用會演變成日常生活的一環,和開燈一樣平常,和呼吸一樣自然。」
矽谷投資人 蜂擁錢進
這股成長趨勢讓矽谷投資人嗅到下一波網路大事件,開始蜂擁投資Twitter,即便目前仍然沒有營收,也不清楚怎麼賺錢。
2月中旬Twitter集資3,500萬美元,參與其事的創投公司IVP合夥人夏菲說:「大家好像還沒意識到,這種新媒體資產的規模可以變得多大、擴張得多快。」他認為,Youtube和Facebook建立起廣大的全球用戶,已成為大眾媒體資產,現在Twitter也往這方向挺進,網路效益會像病毒擴散一樣,呈爆炸性成長。
《資訊革命了什麼》(The Social Life of Information) 的合著作者布朗 (John Seely Brown) 說,Twitter新增了有用的線上元素,這種像雪片飛來的訊息「延伸對週遭的認識」,增加社交互動,而且容易上手。
創投公司標竿資本合夥人費頓指出,Twitter將部落格、簡訊及社交網站功能整合為一,滿足了網路使用者的渴望。
他說:「隨著用戶增加,將越有價值,這是相輔相成的效果。」(聯合新聞網取材自金融時報、法新社)
好玩又有趣 微網誌噗浪爆紅
2009 年 02 月 25 日
什麼網路服務能夠在半年之內席捲台灣十萬網友? 讓他們每天「噗」不停,心情跟著「卡馬」(Karma)積分起起落落?
來自加拿大的微網誌服務「噗浪」(Plurk),在台灣的使用者已超過微網誌元老「推特」(Twitter),目前粗估會員超過十萬人,排名全球前五大。噗浪創辦人之一雲惟彬(Alvin Woon)表示,今年首要任務是加強搜尋與行動通訊功能,使用者可以用中文搜尋噗浪內容、用手機拍照立即上傳。
雲惟彬創辦噗浪後的首次亞洲行,日前抵達台灣。對於開發噗浪的初衷,追根究柢還是「關心朋友」,雲惟彬說,我們都有朋友的e-mail、MSN、甚至Facebook檔案,但我們很少透過e-mail來交談,把對方加入MSN,有時又有不得不回的壓力,至於Facebook,它的功能相當龐大,但多數人只想聊個兩句,問候一下「你好嗎?」於是我們設計出「噗浪」。
噗浪的積分機制「卡馬」,是噗浪好玩的關鍵之一,雲惟彬認為,「卡馬」是一個「道德標誌」,太高也沒什麼意思,所以最近正在考慮,「卡馬」到了一百會停止下滑,畢竟「使用者已經花了很多心力在上面」。
雲惟彬說,噗浪現階段並無明確商業模式,除了廣告之外,付費的加值帳號、商業帳號,都是可能的方向。但他也拍胸脯保證,「由於創辦人之一服務於創投,團隊九人開銷不大,在沒有收入的狀況下,噗浪至少還可以維持三到四年。」
噗浪在台灣爆紅,其中一個「爆點」是網路女作家小潼,在噗浪上認識另一半,兩人「噗」來「噗」去月餘,見面之後不到二十四小時,就決定共度終生,這故事讓噗浪使用者一夕暴增,連網友都說,消息曝光後隔天,「瀏覽噗浪都覺得卡卡的。」
雲惟彬說,使用者永遠有出人意表的應用方式,他見過一個噗浪帳號,專門播報各地地震快報;也有使用者利用噗浪作婚禮規劃,從挑婚紗、選蛋糕,都與親友分享,還可以搭配照片做個小小的問卷調查,順便留下完整紀錄,「觀察一個人的噗浪紀錄,不知不覺,你也加入他的生活軌跡!」
微網誌小檔案
近一年來,網路圈吹起微網誌風,輕薄短小的一百四十個字,像MSN暱稱可隨心情變換。微網誌風潮從最早的「推特(Twitter)」、「Buboo」到「噗浪(Plurk)」,乃至無名小站開發的「嘀咕」,均為微網誌服務。
其中,噗浪介面最為獨特,以時間軸為主的瀏覽方式,顛覆網站由上而下的閱讀習慣,每個話題獨立為一則,使用者可根據不同話題在下方回覆,整個噗浪就像是個多對多的大型聊天室,唯一的不同是,這個聊天室並不會因為成員離開電腦而鳥獸散。
Plurk有採用積分機制,稱為「卡馬(Karma)」,會隨著參與的積極度增減;華人網友暱稱Plurk為「噗浪」,一個個的對話為「噗文」,使用者則為「噗浪客(Plurker)」。 (自由時報/2009-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