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Bing

微軟推出 SCROOGLED 網站「吐糟」Google 並推銷自家 Bing 服務

微軟 (Microsoft) 日前推出一個名為 「SCROOGLED!」 的網站,開宗明義地說,Google 起初大肆宣揚「不為惡」(Don’t be evil) 的理念,但卻在今年 5 月 31 日改變初衷,使得 Google 的商品搜尋結果全部變成付費廣告。微軟希望使用者唾棄這一作法,改用微軟的 Bing 搜尋服務。

微軟在 SCROOGLED 網站中指出,Google 從 2012 年 5 月 31 日之後就偏離了之前 Google 所遵循的信條:「不為惡」(Don’t be evil),因為當天 Google Shopping 服務宣布新的活動,微軟認為現在 Google Shopping 的搜尋結果全部都是付費廣告。

微軟同時也表示 Google 在不引人注意的聲明中,承認他們正在「建立一個純商業模式」,商品會依「投標金額」依序陳列,因此使用者認為是搜尋結果的列表,其實是商品列表廣告。

微軟認為 Google 限制了搜尋結果,並依付費金額排列是在惡搞消費者,因此推薦消費者使用誠實的 Bing 搜尋。

SCROOGLED 網址:http://scroogled.com/

Google測試「咖啡因」新引擎 搜速倍增

Google公司10日開始公開測試新版的搜尋引擎,這款代號為「咖啡因」的新搜尋系統,號稱速度是原來的兩倍,應會即將替換掉Google現行的搜尋系統。

就一般用戶觀點來看,「咖啡因」的介面與搜尋結果似乎沒什麼不同。但Google號稱新搜尋引擎「列表」(indexing) 的速度是原來的兩倍,新引擎的搜尋結果似乎也比舊引擎多。網路用戶現在都可以到 http://www2.sandbox.google.com/ 實地試用「咖啡因」。

但由於Google可能有大幅修改搜尋引擎的運作方式,許多專門開發各種技巧、讓網頁擠進Google搜尋結果前列的行銷公司,現在將必須開始研究這個新引擎。這些行銷公司為客戶的網站調整關鍵字、連結與網站結構,迎合搜尋引擎的運作方式,讓客戶的網站能在頭幾頁的搜尋結果中曝光。

Google在公司部落格上聲明:「過去幾個月來,一大群Google人都在秘密研發一項計畫:下一代的Google網頁搜尋架構。我們將把搜尋量、列表速度、準確度、全面性與其他方面的性能推到極致,這只是第一步。」

Google否認新搜尋引擎是針對微軟「必應」(Bing) 的回應,強調「咖啡因」好幾個月前就開始研發。必應在6月正式上線,取代微軟原先的Live搜尋引擎,廣獲好評。

目前Google仍稱霸搜尋引擎市場,全球網路搜尋市占率逼近九成。

但後起之秀前仆後繼,有的像微軟必應那樣正面挑戰Google,有的則專攻利基市場。例如一些公司在開發針對推特 (Twitter)、Facebook等社群網站的「即時」搜尋引擎,特別為這些更新率頻繁異常迅速的網站設計。(綜合外電報導/經濟日報/2009-08-12)

Bing挑戰 Google 擊中搜尋要害

電腦軟體巨擘微軟與網路搜尋霸主Google的戰火越燒越旺,許多分析家指出,幾乎已成為網路搜尋同義詞的Google,如今終於遇到真正的對手:微軟在今年6月斥資8,000萬美元推出的「Bing」(www.bing.com)。Bing曾經被嘲笑為代表「它又不是Google」(But It’s Not Google),但初試啼聲即不同凡響。

第一周就為微軟8.4%的網搜市占率增添二個百分點,雖仍與Google的65%相去甚遠,卻也讓Google面臨近年來最不可等閒視之的挑戰。

抉擇引擎 鎖定有用資訊

目前網路上有專門網站 (www.bing-vs-google.com) 以並列顯示的方式,供網友比較Bing和Google的搜尋結果。

Google最感興趣的莫過於Bing的「搜尋演算法」(search algorithm),這是決定搜尋結果及其網頁顯示順序的複雜指令集,被視為網搜引擎的關鍵商業機密,有如可口可樂獨門配方。Google已經發現,Bing在Google長期忽略的某些層面有獨到之處。

微軟將Bing定位為「抉擇引擎」(Decision Engine),鎖定購物、旅遊、健康及在地資訊四大類搜尋,要與Google一別苗頭。網路諮詢專家暨部落格作家史托茲認為,使用Bing的搜尋經驗優於Google,因為Bing的搜尋結果不像Google那般繁雜,確實有用的資訊相對較多,這正好擊中Google的要害。

分類完整 網頁琳琅滿目

Bing每天都會換上不同的彩色照片作為首頁背景,與Google的極簡主義外觀迥然有別。Bing的搜尋結果網頁呈現方式也力求有別於Google,主要有兩個部分,一為左側的瀏覽導引窗格,一為網搜結果分類窗格。

若以美國版本的Bing搜尋關鍵字「Obama」,左側窗格會將結果歸類至歐巴馬相關新聞、歐巴馬相關議題、歐巴馬演說、歐巴馬童年、歐巴馬影音檔案、相關事實、生平介紹等。將滑鼠游標移至任何歐巴馬相關視訊的縮圖,還會自動播放精華片段。Google雖有類似的相關搜尋分類,但難與Bing相提並論。

雅虎結盟 協議合作十年

再以旅遊搜尋為例。上Google搜尋「廉價的紐約旅館或便宜的飛倫敦機票」,得到的結果通常幾無用處,盡是促銷網站或不知所終的連結。Bing則採用微軟旗下旅遊網「Farecast」的技術,幫網友找出價格最低廉的航空公司和旅館,還能預測近期機票或旅館住宿價格的變動。

微軟在上周與網路搜尋業先趨「雅虎」締結十年合作協議,全方位搶攻Google的地盤。微軟還計畫未來五年撥出5%至10%的營收,投注於發展搜尋事業。換言之,Bing每年會有一百億美元的銀彈和Google一較高下。(綜合外電報導/中國時報/2009-08-03)

微軟Bing 上市至今兩度擠下老二Yahoo

搜尋引擎生力軍微軟Bing自從6月1日上市,來勢洶洶,市場占有率雖然還落後Google一大截,卻嚴重威脅搜尋引擎界的老二雅虎,根據相關分析網站StatCounter的資料,Bing已經兩度站上第二名,最近一次是上周四 (9日),前次是6月4日。Bing奪位的頻率如果再頻繁一點,雅虎的老二地位將岌岌可危。

9日當天的數據顯示,Bing在美國的市占率為12.9%,高於雅虎的10.15%。不過Bing和雅虎都遠遠落後於Google的74.99%。這項比例,是分析當天13億1600萬次搜尋點按而來,其中3億3600次來自美國。

StatCounter執行長卡倫表示:「Bing領先雅虎的情況可能不會持續到下周,但資料顯示Bing正在緩慢但穩定地縮短差距。」數據顯示,Bing在美國的6月市占率成長一個百分點。6月整月來算的話,Bing的市占率是8.23%,雅虎是11.04%,而Google是78.48%。

卡倫表示,從相關資料看來,目前形勢是Bing上升則Google 下降,或後者上升則Bing下降。他指出:「我們可以看出來,Bing增長非常緩慢,但的確在增長,而且Google消,則Bing長,反之亦然。」

其他相關資料也顯示,不少Google用戶似乎正在尋找Google 以外的搜尋引擎。網路分析公司Compete.com分析員霍辛格表示,在Bing這個品牌宣布問市但尚未啟動前,Bing.com的鍵訪者97%和Google重疊,而和雅虎、AOL的重疊率分別只有37%和2%。Bing在6月1日啟動後,鍵訪者持續和Google鍵訪者大幅重疊。

Google不敢大意,極力維持大幅領先的地位,同時,微軟在5月底斥資1億美元 (台幣33億元)一砲打響Bing後,勢將繼續致力加強Bing功能,以凸顯其和Google的差異而提升吸引力,增加市占率斬獲。

Bing=必應

Bing:微軟高層請教專家中文譯法,為了避免和「病」混淆,取讀音相近的「必應」為中文名稱。

Bing主要特色:

1、限定搜尋:提供一份導航菜單,在搜尋結果頁左側,方便用戶以特定標準,對相應搜尋結果做進一步限定搜尋。雅虎和Google必須再點滑鼠,才能使用類似工具。

2、分類搜索結果:自動依照內容邏輯來分類搜尋結果,未來可能讓網友自行分類。

3、快速預覽:移動滑鼠,劃過搜尋結果連接右側橙色小點,出現小盒子,提供目標網站文本預覽,以及讓網站的一個或幾個延伸,用戶往訪其他站點速度因此加快。

4、新型視頻搜索:Bing搜尋介面較微軟Live Search簡潔,方便觀看瀏覽,及對搜尋結果做進一步限定。

5、旅遊搜尋:Bing整合微軟2008年收購的旅游搜尋引擎Farecast,後者擅長機票價格、住宿預約等旅遊信息搜尋。許多科技網站比較結果,Bing在這方面優於Google和雅虎。(聯合晚報/2009-07-12)

搜尋辨關鍵字 還是Google強

微軟推出新的搜尋引擎Bing,挑戰老大Google和老二Yahoo,自上市以來便成資訊界熱門話題,已有不少專業人士和網友比較三者的優劣。

Bing的首頁非常簡單,尺寸很大的襯底圖片每天更換,且配有和圖片相關的關鍵字搜尋。Google的同樣簡單,底色永遠是白色,僅在Google字樣上依節日或紀念日作變化。Yahoo因為身兼入口網站,首頁最琳瑯滿目。

輸入關鍵字後,Bing英文版會在左側顯示與搜尋有關的子標籤分類,例如輸入「D-day」,子標籤會出現與之有關的分類:諾曼第登陸、遊戲軟體、歷史等。左側最下方則是最近曾輸入的關鍵字。

將游標移到搜尋結果,會出現浮動視窗,摘要式列出該搜尋結果文章內容,使用者不必點選網頁,就能初步篩選搜尋結果。Bing尚不如Google之處是對於關鍵字的辨識能力與排列邏輯。圖片、文章資料庫規模,Bing也不如Google。

Bing的首頁重點是購物、旅遊、保健、地區搜尋,若搜尋影片,還能在同一視窗直接播放。

微軟半個月前推出搜尋引擎Bing,引起網路搜尋市占率最大的Google緊張,Google創辦人布林還親自率領專案小組,研究因應之道。

Bing顯然有備而來,本月初問世時還同步推出中文網頁,取了個中文名字「必應」,即該搜尋引擎「有求必應」之意。使用過中文版「必應」的中國網友評價兩極,部分民眾認為不如百度或Google好用,也有人認為視頻搜尋的功能很棒,可在同一視窗直接播放搜尋的影片。

標準普爾資深證券分析師凱斯勒表示,最近的調查顯示,影響網路搜尋的關鍵因素是便利性和習慣,而Google主導市場已有相當長時間,別人很難大幅搶走其市占率。不過Google完全不敢掉以輕心。

布林和史丹福大學同學佩吉1998年共同創業,迅速讓Google成為搜尋引擎龍頭。《紐約郵報》報導,Google內部消息人士透露,過去10年來,新的搜尋引擎陸續出現又消失,Google從未擔心自己的地位受威脅,但布林顯然對Bing特別關切。

Google創辦人現在很少親自參與日常營運事務,布林親自帶隊對抗Bing,具有特別意義。(綜合外電報導/聯合報/2009-06-16)

微軟搜尋引擎Bing 嗆Google

Bing Ad

微軟推出全新改版的搜尋引擎Bing,同時將砸8,000萬至1億美元大打廣告,希望打響第一砲。(路透社)

微軟公司單挑Google的全新搜尋引擎預訂6月3日隆重登場,正式名稱由原先的代號Kumo改為響亮好記的Bing,凸顯兵家必爭的網路搜尋引擎市場,命名的重要性絕不亞於端出的牛肉。

Google之所以成為搜尋引擎第一把交椅,除了搜尋功能強大外,名字取得好也是不爭事實,也因此Google的商標名與Xerox (全錄/影印) 及TiVo (預約錄影延後觀賞) 一樣,已演變成常用的動詞。微軟期待Bing也產生異曲同工的效果,讓使用者朗朗上口,進而愛不釋手。

微軟行銷團隊希望,Bing不會讓使用者聯想到某種櫻桃,或美國電視影集「黑道家族」(The Sopranos) 裡的脫衣舞夜店,而是與鈴聲產生聯想,就像是找到滿意搜尋結果時自然發出的「啊哈!」聲。

協助想出TiVo、Amazon (亞馬遜) 與Kindle等商標名的行銷專家克洛南 (Michael Cronan) 表示,Bing這個名字取得很好,因為簡短好記,「ing」結尾又有現在進行式的意味。

微軟大張旗鼓用Bing取代不討喜的Live Search,自然也要端出牛肉。微軟執行長巴爾莫 (Steve Ballmer) 28日在加州的產品發表會中,正式向世人介紹Bing。微軟表示,Bing 將把搜尋結果分為四大區塊,包括購物、旅遊、醫療保健與地方商訊,以更明確實用的資訊取代傳統的陽春藍色網頁連結。

譬如說,網友在Bing (網址:http://www.bing.com) 購物區輸入某項商品名稱或型號,即可查看相關產品的縮圖與評論。點進某張照片,可見該項商品在各賣場的賣價與運費資訊的一覽表。

巴爾莫表示,他不會抱持不切實際的幻想,期待Bing一推出就會讓微軟的搜尋市占率暴增。他說:「我規劃的時限要花上好幾年;這不可能一步到位,市場也不會頓時改變。」微軟目前在搜尋引擎市場排行老三,美國市占率只有8.2%,遙遙落後Google的64.2%與雅虎的20.4%。

為了讓消費者牢牢記住Bing,微軟首次為搜尋引擎花大錢打廣告,將在平面媒體、電視與網路鋪天蓋地強力促銷Bing ,預算約8,000萬至1億美元。

同日,搜尋引擎龍頭Google發表新的通訊服務Google Wave,也要攻入微軟的地盤。這項新服務預計年底前推出,整合電子郵件、即時通訊與文件共享工具,宣稱將讓網友使用電子郵件方式完全改觀。(綜合外電報導/經濟日報/2009-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