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40年 網域名開放多國語言 網址可用中日文
2009 年 10 月 31 日
網際網路誕生40年,網域名稱也在此時作出國際化變革,主管全球網域名稱的機構ICANN昨天通過採用中、日、韓、印度、阿拉伯文等16種語言的網域,11月起開放申請,最快明年初上路。
此外,美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前天慶祝網路誕生40年,當年該校跟史丹佛大學的電腦連線成功,參予測試的教授柯連洛克(Leonard Kleinrock)被推崇為「網路之父」之一,他前天表示:「網路已徹底融入生活。」
非營利的「網際網路名稱與號碼指派機構」(ICANN)昨在南韓首爾決議,把討論、測試多年的多語網域納入正軌。過去網域名稱僅止於26個英文字母、10個阿拉伯數字和連結號的組合。
全球16億網民中約半數不慣用拉丁字母,日後只要輸入本國語文的網域,瀏覽器便會自動翻譯,導向正確的網頁,最快明年初上路,不過初期只有各國政府管制下的網域,如網址以.US、.TW、.CN等結尾者,能使用非拉丁語,而.COM或.ORG結尾的網域,至少要好幾年才能採納多語文措施。
台灣唯一統籌網域名稱註冊及IP位址發放的非營利性組織TWNIC (Taiwan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台灣網路資訊中心) 董事長曾憲雄昨表示,ICANN開放使用繁、簡體中文等網域名稱,依行政流程最快明年台灣的政府機關、公司或個人就可申請「.台灣」的網址,讓民眾打中文字就可找到相關網址,例如目前民眾若要進入總統府網站,須打「www.president.gov.tw」,未來可改打「總統府.台灣」或「www. 總統府.台灣」。
曾憲雄說,TWNIC下周就會向ICANN提「.台灣」網域申請,預計一到兩個月有結果,最快明年起政府機關、公司或個人申請就可透過代理公司向TWNIC申請「.台灣」的網址。(綜合外電報導/2009-10-31)